登录

【红色旅游发展案例】全面盘活红色旅游资源,高质量打造并提升核心红色旅游景区

——贵州省黎平县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黎平县被誉为“天下侗乡第一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保留地。黎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山、水、林、泉、洞、桥、瀑交错层叠,是令人向往的生态家园。


作为首批创建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黎平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侗族文化、生态文化,实行侗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和自然风光资源多重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引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旅游带动增收脱贫效果明显。


高规格推动,全面盘活红色旅游资源


黎平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黎平县成功申报为革命老区后,重视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实际编制了《黎平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和《黎平县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2019年按照国家、省、州文件精神,成立了黎平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宣传报道、专家顾问5个工作组,加强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领导。抽调8位同志到黎平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开展日常工作。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黎平核心展示园和集中展示带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指导黎平县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对全县56处革命遗址进行全面保护,筹资近亿元保护黎平古城,投入520万元对黎平烈士陵园全面改造、投资1.5亿元对黎平古城墙进行修复、投入5000万元修建黎平会议纪念馆等,不断加大对县域红色文化资源革命遗址遗迹的挖掘、整理和抢救,取得了初步成效。


高质量打造,提升核心红色旅游景区



革命古迹今犹在,红军精神代代传。近年来,黎平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科学规划,打造提升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精心筹划红色旅游建设项目,启动了黎平会议纪念馆扩建修缮等一系列建设工程,修复翘街古城等红色遗址遗迹。


一是立足黎平古城翘街的文化底蕴,将翘街景区作为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来打造。先后编制完成《黎平历史名城保护规划》《黎平翘街旅游发展战略策划方案》《黎平县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199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黎平古城——德凤镇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2004年,黎平古城——翘街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黎平古城——翘街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6年1月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18年通过国家4A级景区质量评定。如今行走在翘街上,随处可见浓厚的红色文化,黎平会议会址、中央红军干部修养连住址、中央红军教导师住址……红军当年的宣传标语也依稀可见。


二是以翘街上的“黎平会议会址”为核心,建设精品工程,打造富有特色的“一城一街一馆”。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策划、整体打造,将翘街景区建设成为以黎平会议会址和黎平会议纪馆为中心,以翘街-东门街、双井-大井-后街为纵横轴线,以红军广场、纪念馆广场、东门广场为节点的红色旅游胜地。


三是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与研学融合。围绕红军经过黎平县的重要历史背景和重大事件,将红军征战黎平的红色故事融入具有黎平特色的侗族大歌、侗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其文化表现力和旅游内涵。仅2019年,黎平会议纪念馆共开展“重走长征路”等活动2100余场,全年接待游客70.08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其中,县外游客约30万人,带动了黎平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高水平带动,大力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近年来,黎平县抢抓全域旅游发展的契机,实施“红色旅游+”计划,用好红色旅游的“溢出效应”,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拓宽群众参与红色旅游发展渠道。围绕群众增收这个根本,将土地、房屋等生活性资产转变成旅游经营性资产,将农特产品和民族工艺品转变成旅游商品,推动农民向出租人、个体户、技工以及景区工作人员转变,确保群众参与景区管理、房屋出租、接待经营、文艺表演、手工艺品加工、农特产品生产等环节并获得收益,实现脱贫。目前,全县直接参与红色旅游发展1200人,间接参与8000多人。2017年带动2422人脱贫、2018年带动4878人脱贫、2019年带动4320人脱贫。


二是实施“红色旅游+”计划。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户外体育、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合发展。以黎平会议会址为重点,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主线,点、线、面与侗族风情游、国家森林公园绿色生态游相结合;连续举办“黎平·百里侗寨国际划骑跑铁人三项公开赛”品牌户外体育比赛活动,举办“黎平·中国侗年”“黎平侗文化旅游节”等民族节庆活动,鼓励民间恢复“摔跤节”“祭萨”“十洞款会”等传统民俗活动;开发党性教育红色之旅、不忘初心感恩之旅、扶贫助学爱心之旅等10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动黎平县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风光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乡村长征文化遗产,开发黎平至高屯少寨红军桥、黎平至中潮、洪州红军长征徒步线路,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三是充分用好结对帮扶力量。充分利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杭州市下城区、中国旅游集团、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对口帮扶黎平县的机遇,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市场宣传营销、旅游景区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提升全县旅游产业。


四是大力开发旅游文创产品。积极鼓励民间工匠艺人发挥自身特长,创新开发旅游文创产品。采取“公司+合作社+订单”模式,公司负责对接市场,获取销售订单,合作社根据公司订单要求,组织农户生产,实现以销定产、产销对接。目前,全县已有侗品源合作社、彦婷手工刺绣坊、定八民族服饰手工刺绣公司等十多家传统手工艺企业,与40个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全县40个村建立旅游文创产品生产基地,带动织娘、染娘、绣娘等共计2000多人加入合作社,年均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


五是创新红色旅游宣传营销方式。利用省、州组织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赴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重庆、桂林等重点客源城市,大力宣传肇兴侗寨和黎平会议会址为代表的侗族文化和红色革命相整合的旅游资源;借助承办贵州省2020年重走长征路启动暨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和红色旅游推进会机遇,利用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宣传方式,宣传黎平县长征路途中的美景、美事;以加快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黎平段建设为抓手,全力把黎平县红色旅游做好、做足、做深、做透,做成精品,打造成贵州的亮丽名片和文化品牌,推动贵州红色旅游发展。通过多措并举提升黎平红色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来黎平旅游。


2019年,黎平县红色旅游接待221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5.86亿元;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5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9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带动4320人实现增收脱贫。


砥砺奋进,筑梦前行。黎平县将继续以革命老区建设为主要抓手,把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持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与利用,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助推县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托起“最后贫困者”的幸福梦,服务好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模式、新形态、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