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成败,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干部作风。好的作风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差的作风就会造成工作软弱涣散,耽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可以说,干部作风事关地方发展,决定事业成败。当前,从全国到地方都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善抓落实,推动事业发展。对于我们基层干部而言,开展学习教育就是要以“三感”抓落实,勇于攻坚克难,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强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荣誉感,团结协作抓落实。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大到一个地方,小到一个部门,靠“孤家寡人”、包打天下的“超人”,是难以为继的。只有“众人拾柴”,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那样,事业才能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特别是城投公司,既是地方国资的下属单位,又是市场化公司,人员五湖四海,更需要大家有集体荣誉感,才能在市场化的浪潮中打开一片天地。
北宋刘书在《刘子·兵术》中说:“万人离心,不如百人同力。”曾国藩曾经在信里给林源思写道:“现在大营所调之兵,东抽一百,西拨五十;卒与卒不和,将与将不和;彼营败走,此营不救;此营败走,彼营不救;此营欲行,彼营顾止。离心离德,断不足以灭剧贼而成大功。”这样的团队只会考虑自己,慢慢就会变成一团散沙,风一吹,散落一地,毫无凝聚之力。可以说,没有团队荣辱心的人,是很难真正取得一番大作为的,甚至只会让自己的人生陷入更大的被动和困局当中。
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倒台。大家一起共事,要涵养出言有尺、处事有方、说话有德的待人接物之道,让每个人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要有容人之度,既要听得进顺耳的忠言,也要听得进逆耳的直言;既要帮带比自己能力弱的人,也要尊重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力争让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形成人人谋事、人人干事、人人成事,人人求实、人人务实的良好风气。
二要强化“一刻不停一马当先”的紧迫感,雷厉风行抓落实。《论语·阳货》中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意味着要争分夺秒、不负韶华,意味着要一刻不停、一马当先。市场变化转瞬即逝,工程项目也要抓早赶前,时间概念、效率意识对城投而言非常重要。必须要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不等、不停、不看,雷厉风行,迅速行动起来,迅速抓好落实。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强化担当作为,要坚决摒弃一切固守旧思维、旧理念、老套路、老办法的懒汉思想,坚决反对一切不担当不作为、推脱躲绕、不思进取的躺平行为,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做到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
三要强化“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敬畏感,严于律己抓落实。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意思是,心中有所敬畏,言行不敢放肆,才能养成美好的德行操守;心中无敬畏,就会肆意妄为,招致祸端。城投工作与资金、项目打交道特别多,形形色色的诱惑很多。近年来,城投系统违背初心、违法乱纪的干部职工屡见不鲜,分析原因就是缺乏对法纪的敬畏。
举头三尺有神明。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不能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不能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不能在“富贵险中求”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不能在“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中恣意妄为。我们要始终依法依规用权,主动净化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决不用感情代替程序,用关系代替原则。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习惯在监督约束下工作生活,始终对党纪国法保持敬畏之心,做个遵规守纪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