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打造“如兰之州” 构建“如家之城”

兰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袁占亭

  兰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城建史的城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中段,地处新疆、青海、内蒙和宁夏等西北多民族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内地通往西北边疆和中亚、西亚的战略通道,也是维护西部边疆安全的重要支撑区域。多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兰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达到1100.3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4亿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过去六十多年,以任震英大师为代表的规划前辈,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编制了兰州市一、二版城市总体规划,开创了带状城市规划的典型案例,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础。2009年,我市启动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版城乡统筹规划和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编制,重点研究解决空间拓展、产业布局、老城优化等突出问题,为全面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围绕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快城市结构大调整和产业结构大转型,着力打造“如兰之州”、构建“如家之城”。

  一、以城市空间规划为龙头,着力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加快大兰州、多中心发展

  城市空间是一座城市基本的自然禀赋,其形态的演变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产业、交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发展变化的外在表现。兰州是全国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文明延伸,人口承载力超出极限,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格局中,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兰州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扩张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如何顺应这一形势,担负起区域中心城市应有的功能作用,对兰州来讲重点要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为此,我们在进一步审视市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兰州在西部大开发和甘肃发展中的定位,深入研究“中心带动如何带动、中心带动靠什么带动”的问题,提出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即坚持“两轮驱动、三足鼎立、多元支撑、基础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城区面积拓展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兰州。“再造兰州”战略的核心是建设兰州新区,主战场就是中川机场所在的秦王川地区。这一战略,将原先集中在老城区单一中心发展的格局转变为分区、组团、多中心发展的模式,是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甘肃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挥兰州中心带动作用的迫切需要。在发展定位上,我们主要是将兰州新区置于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中,考虑兰州新区与关中—天水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经济区的响应关系,立足“十一五”发展基础和现状,着眼“十二五”和今后长远发展,从宏观到微观提出兰州新区三个层面的发展定位。在国家层面,力争将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在西部层面,力争将兰州新区建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集聚区,沟通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示范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在省域层面,力争将兰州新区建成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扩展区,沟通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兰州和甘肃跨越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在发展的总体目标上,主要以形成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着力点,突出特色,远近结合,打造产业强城、多湖水城、生态绿城、现代新城,力争到2015年,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左右;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随着兰州新区的加快建设,在城区面积拓展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兰州的目标逐步实现,新区与老城遥相呼应,城市与农村一体发展,兰州与白银、西宁、银川等周边城市共同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二、以产业布局规划为引导,着力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提升城市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

  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如果说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先天条件,那么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精心编制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不仅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划分、增强发展的互补性,而且有利于产业借位发展、防止趋同性。去年以来,我们结合兰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空间布局现状,立足老工业基地的基本特征,综合考虑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约束等因素,确定了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产业发展目标,就是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推动城市结构大调整和三次产业大转型,集中发展培育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这八大支柱产业的布局,在“全域兰州、城乡一体”原则下,重点以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八个县区为平台,以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为抓手,多层次布局、点线面结合,构建形成“3+8”的板块经济体系。一是突出兰州新区的产业集聚发展。坚持近期产业主导、远期以产促城、远景产城融合,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仓储等服务业,把兰州新区建成高度集聚的新型产业新区。二是实施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增容扩区。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兰州高新区重点发展以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主的高、新、尖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以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兰州经济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精细化工、有色冶金、航空航天、轻工食品、新能源、新材料、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三是加快八个县区产业集中区建设。坚持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按照“一县区一园区、一园区一主业”的思路,对现有八个县区的产业园区进行统一整合规划,明确功能定位,注重错位互补,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集中区。四是推动工业企业“出城入园”。结合园区的调整和建设,近郊四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具备搬迁条件的工业企业“十二五”期间全部出城入园,促进优势产业成链、成片、集聚发展,到2015年企业入园集聚度达到70%以上。五是由点及面打造“通道经济”。依托不断完善的交通路网体系,强化调整公路和黄河沿线的“通道经济”功能,促进区域内资源整合和要素流动,引导各类产业沿通道集聚发展,重点打造北向、西北向、东向、西向、南向和沿黄河六条经济带。六是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发展。加强区域联合,积极构建“兰西格”(兰州—西宁—格尔木)、“兰西银” (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区,使之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三、以提升城市影响力为目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不断增强全体市民的幸福感

  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最终目标是为了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不断增强全体市民的幸福感。我们将结合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版城乡统筹规划和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坚持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两手抓”,全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打造一批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把兰州建成人人向往的“如兰之州、如家之城”。一是高起点规划黄河风情线。围绕打造黄河文化名城,突出兰州山、水、城的立体美景,采取国际指标的方式,全面规划设计百里黄河风情线,启动建设黄河文化生态园、华夏始祖园、银滩文化名人岛、城市雕塑等主题公园和景点,打造黄河景观带和文化长廊,将黄河风情线打造成兰州最大亮点和城市名片。二是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着力推进城市路网和黄河桥梁建设,加快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南山路、北环路、西行线、几座黄河大桥、城市快速公交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中央省属在兰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兰渝铁路、铁路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西客站、南绕城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三是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施体育中心、科技馆、白塔山、五泉山公园改造、水车博览园二期、西客站商业中心、万达商业广场等项目,强化城市的文化、体育、休闲、购物等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四是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小街巷、城中村、棚户区和国有企业危旧房改造,集中解决“半拉子”工程。近期,将采取建、管并举的措施,着力推进以东西向道路扩容为重点的道路建设,加快道路断面挖潜、交叉口改造、公交车港湾式车站改造和停车场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道路资源。远期,将结合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老城抽疏”战略,一方面,在区域范围内分离过境交通,形成“南客北货”的网络交通组织体系,疏解中心城区集散压力;另一方面,结合兰州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形态,建设组团间的快速通道和组团内的集散系统双层道路网络,主要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系统、两横四纵快速路系统、六横十八纵主干道系统,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六是进一步提高景观体育赛事水平。着力构建以马拉松和漂流赛两大品牌为重点的“环母亲河”景观体育赛事,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打造兰州市和沿黄河流域经典的景观体育旅游品牌,借助赛事提升广大市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扩大兰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