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石城城投集团是怎样实施转型升级的?

  一、实施背景

  石城城投集团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平台,在破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境、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助推了政府职能从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受国家政策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特别是国发〔2010〕19号、国发〔2014〕18号以及财预〔2017〕87号等文件陆续下发,国家财政部、发改委、银监会等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紧箍咒”越念越紧,政府融资功能逐步剥离。融资“断奶”加上集团自身“造血干细胞”的先天不足,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涉深水过险滩的“阵痛期”,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石城城投集团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勇气,实施转型升级,破解发展难题。

  二、转型措施

  石城城投集团的转型发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得到了省城投协会精心指导,在集团化运营、规范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实体化运作等方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采取集团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经营、实体化运营,走出了一条“四化”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一)集团化运作,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形势下,突破融资瓶颈是城投集团稳健发展的当务之急。实施集团化运作,能够实现现金流及资产的整合,能够符合全部覆盖银行贷款本息的金融机构放贷准入要求,可为企业的持续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集团子公司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可作融资主体对外融资,有利于实现融资功能的“多轮驱动”。

  2016年底,经县委、县政府批准石城城投公司升级为集团公司。随着集团公司的组建成立,8个子公司之间随之形成一个新型的资源配置关系,采用内部市场化方式,使各个子公司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效的联通,建立了内部交易机制,以市场方式将子公司之间形成契约关联,在集团公司的统一调动下形成同向联动,从而构建了一种步调一致、相互制约的协同运作关系,从而激活了企业参与竞争的内生动力。

  (二)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战斗力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管理机制。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建设需要,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2017年6月成立了集团公司党委,由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委员等7名同志组成,强化党对企业的领导,党建工作列入了集团公司章程。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执行层改组为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执行层,“四驾马车”相互制衡、协同运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

  2.采用财务管控企业模式,提升企业效益。集团总部作为母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旗下8个子公司实行重要指标目标管理制(对各子公司下达年度经济指标)、项目投资与经营管理费用编制预算制、重大事项报告审批制(超过注册资金10%以上的投资项目、融资及财产抵押)、高级管理人员任命制、财务半年内审制(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情况每半年审查一次)“五位一体”管理制度;对参股公司的管理根据所参股公司的章程执行,向合资公司、参股公司委派会计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管控。

  3.改革薪酬制度,发挥薪酬的鞭策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利益共享机制,告别“大锅饭”,出台差异化薪酬的分配办法,将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工资结构中减少基础工资份额、增加绩效考核比重,全方位实行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4.完善人事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机构和科学定责、定岗、定员,做到科学定位、细化分工、精准发力;通过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对人员设置重新洗牌,建立“动态转换、末位淘汰”的人事机制;建立高素质的决策队伍、善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和懂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等“三支队伍”,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精细化经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

  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从政府项目的“粮草官”转变为参与市场竞争的“竞技员”。

  1.做好项目决算工作。城投集团作为城市建设的运营商,从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粮草”,但项目决算的滞后,导致141个公建项目长期挂账,严重影响公司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企业盈利的实现,造成城投集团负债机械增长,现金流量与资产规模不成正比,净资产比例不断下降,从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2017年开始,集团切实加大项目决算力度,解决过度举债的问题,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公司得以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2.延伸业务触角。集团在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向相关联的领域延伸拓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业务领域由城区拓展至乡镇,在乡镇一级成功实施自来水工程、土地一级开发、防洪工程、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项目、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项目、温泉小镇项目、农村保障房集中安置点项目等多种项目的基础上,今年,集团组建成立了红翔物资供应公司、 万景商品混凝土公司,集团经营范围扩大,业务遍布城乡各地。同时积极探索“走出去”路径,业务范围逐渐向外地延伸,市场空间更加广阔自营业务和自建项目比重得到提升,为企业市场化转型、增强“造血”能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3.多元化结构。按国发〔2010〕19号文件精神,为继续推进集团向“股权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方向发展,针对当前经济形势,除沿袭以往的通过土地等资产注入来扩张资产规模的“内生式”发展模式外,通过股权改革来整合资源,发挥国有资产杠杆效应,采取开放经营、混合经营模式,实现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相互融合、相互监督、互利共赢,在主动融入和竞争中转型发展。

  近年来,石城城投集团积极做活“引进来”文章,加大市场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围绕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温泉小镇建设等项目,分别组建石城首创、石城挺进、水韵春秋等合资公司,实现资产总量、盘活存量和运营质量“三量齐升”;同时,整合项目策划、建设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打造参与PPP、投建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渠道吸收社会资本,走出了一条有效防范风险、良性互补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四)实体化运营,增强企业造血功能

  集团从融资平台企业升级为实体运作型企业,可增加现金流量、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城投集团长期参与城市开发,拥有大量项目经验和城市资源,可充分整合自身资源,从“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产业”实体转变。以实体化运作的“质变”促经营业务的“量变”,变单纯依赖“输血”为主动“造血”。

  石城城投集团按照“整合资产、统一运营、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总体思路,提出未来两年内资产规模突破一百亿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梳理城市的资源、资产,整合、盘活闲置的国有资产,不断做大做强公司资产规模,优化了资源配置,挖掘了资产潜能,提高了资产变现能力,企业的“贫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企业资产总额已达77亿元。

  2016年通过收购组建的施工企业江西华亿公司,变单纯的业务外包为主动承揽业务,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短短的两年时间,华亿公司完成工程量达2.5亿元。为实现全“产业链”运作,今年组建的红翔物资供应公司负责采购项目建设所需建材,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万景混凝土公司投产后,加工的混凝土满足了集团施工工地的需要。经营项目不断增加,业务量逐年提升,不但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而且带来源源不断的经营收入和充足的现金流,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转型成效

  石城城投集团转型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年连工资都发不出、频临倒闭的企业如今起死回生,生产搞得红红火火,盈利能力大大增强。2017年,百箩口公租房、迎宾西路延伸工程、县城防洪堤工程E标段等一批工程项目全面完工,实现营业收入1.966亿元、上交税款1981万元、实现利润1651万元,一举扭转了连续四年亏损的局面。2018年,集团牵头负责及参与的48个“六大攻坚战”及其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完成项目投资2.6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18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77.95亿元,比2017年底的70.69亿元,半年增加7.26亿元,增长10.27%。

  石城城投集团的转型发展,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中,石城城投集团将继续朝着集团化运营、规范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实体化运作等“四化”目标,不断深化改革,打造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石城城投新的篇章。

(石城县城投 朱兴才 郑从根 赖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