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合肥产投集团改革创新发展实践

来源:中国企研

原标题: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发展路径探索——以合肥产投集团改革创新发展实践为例

本成果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20(第四届)

成果创造人:王晴、杨希娟、白玉静(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如下:

2015年3月,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产投集团”、“产投集团”或“集团”)由原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和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并组建而成。作为合肥市产业投融资和创新推进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产投集团围绕国家、省市战略部署,立足合肥市产业发展全局,秉持国企担当、践行改革使命,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理念,聚合资本能量,创新驱动发展,按照结构更优、效益更好、质量更高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深化改革创新,打造专业化、市场化、价值化的产业赋能型投资平台。

一、深化改革发展背景

产投集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是以合肥城市的发展为底色,尤其是以合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背景,实现业务领域的重塑和战略性布局。

(一)新时期的合肥城市定位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近年来,合肥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主线,强力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创新平台载体培育等重点任务。2016年6月,合肥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1月,合肥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8年6月,合肥加入G60科创走廊。2018年10月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成立。

合肥正充分发挥国家创新战略平台叠加效应,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供给,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二)合肥的产业新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产业主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能级实现赶超跨越,战新产业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以京东方、长鑫存储、联发科、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引领行业潮头。2019年10月,合肥的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第一批66个国家战新产业集群。

(三)诞生于国资国企改革中的合肥产投集团

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浪潮之中,2015年3月,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合肥市国有资本营运机构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按照“主业相同、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大国有控股公司所属企业的调整力度,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合并合肥国资控股公司和合肥工业投资控股公司,组建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新组建的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优化配置国有产业资本,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运营管理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地方铁路建设,提升、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合肥国资控股公司和合肥工投公司在城市建设与发展、“工业立市”、国企改革、事改企等历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了历史使命。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和传统产业。新组建的合肥产投集团承接了两家公司的业务、资产、人员以及国企改革保障任务。 

面临主业不突出,盈利能力差;资产总量偏小,质量不高、流动性弱;多数企业处于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国企改革保障任务负担沉重等问题,产投集团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加快两家公司的融合,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逐步从国企改革平台向新兴产业投融资平台转型,一方面须肩负起区域重大项目的投融资功能,另一方面更须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领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和提升国有资本结构和布局,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产投集团深化改革创新的举措与成效

(一)明确定位,战略引领,制定“双擎两翼”战略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产投集团的创新改革发展,与合肥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一脉相承。集团充分发挥市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功能,围绕合肥产业发展主线,以四大业务平台为基础,履行“区域战略投资、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发展引领、内陆对外开放”四大功能,形成“双擎两翼”的整体战略:以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为“双擎”,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功能,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产业+资本”新生态。以创新平台和开放平台为“两翼”,以创新练内功,促进创新链与产业精准对接,驱动产业发展;以开放借外力,打开发展触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图1 产投集团“双擎两翼”战略布局

集团成立五年来,围绕“合肥市产业投融资和创新推进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定位,以“双擎两翼”战略为引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集团注册资本从成立之初的50亿元增至目前的150.8亿元;资产总额从成立之初的363.22亿元增至目前的820亿元,入选2019安徽服务业百强名单;国内主体信用评级AAA级,国际信用评级BBB级,拥有全资子公司23家,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公司20家。

(二)围绕主线,优化布局,打造四大业务平台

产投集团坚持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战略定位,经过投资新设、转型升级、壮大主业、开拓创新等多向布局,打造四大业务平台,高质量推进产业集聚、高站位引领产业发展、高能级带动产业创新、高水平提升对外开放,切实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图2 产投集团四大业务平台

1

打造高能级资本平台,做国有资本的价值创造者

产投集团围绕“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的思路,以资本驱动产业发展、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扶持科创企业为目标,完善全阶段投资体系,打造多元化、立体化资本平台,积极探索国企资本化改革和国有资本基金化运作,促进全周期基金投资与产业金融内部融通,构建产业服务生态链,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1)筑强“产投系”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

产投集团以旗下合肥产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投资本公司”)、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投资公司”)、合肥市国正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正公司”)等3家子公司为载体,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基金投资格局,全方位拓展“产投系”基金群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以天使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市科创基金等为主,市场化基金为辅的基金体系,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基金投资格局,构建全生命周期、全功能形式的投资体系,打造一流投资集团的核心支撑。

目前“产投系”基金群总规模突破66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600个,成功IPO项目20个,拟IPO项目19个。2020年7月,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产投集团通过旗下创新投资公司成功参与中芯国际上市战略配售,成为中芯国际众多战略投资者中唯一一家市级投资机构。

图3 “产投系”基金群

以天使基金添翼创新创业——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由创新投资公司受托管理,总规模6.24亿元,累计受理超过750个项目,累计审批通过105个项目,投资总额5.39亿元,基金规模和投资企业数量均居安徽省首位,投资规模和投放效率均位居全国政府直投型政策基金前列。按照“覆盖全市、深耕县区、走出合肥”的战略思路,打造“1+9+2”架构的天使基金群,市县两级天使基金的总规模达到9.46亿元,是安徽省到位资金最大、投资项目最多的政府直投型基金。2020年7月,科威尔电源成为合肥市天使基金群首个科创板顺利过会企业。

以创投基金助力科技创新——合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集团旗下产投资本公司受托管理,与华登国际、华芯投资、国投招商等众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18支参股基金,投资板块覆盖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制造、大健康等前沿领域,基金总规模达647.8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42倍,并通过直投方式引入深圳三利谱、联发科等行业龙头落户合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通过市创投引导基金重磅出资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芯火基金)和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二期2支国家级基金。

以产业基金培育优势产业——自主管理型基金。集团旗下产投资本公司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导向,发起设立安徽省人工智能基金、合肥市产业投资促进基金、新站产业基金等多支自主管理型基金,管理规模超100亿元,形成基金与省、市、区、县各级招商合作的高效机制,引领合肥市人工智能、信创、三代半导体等产业投资布局。其中,安徽省人工智能基金配套“中国声谷”建设,重点支持能在声谷园区内发挥示范效应的项目,目前已完成科大讯飞、世纪金光、卓怡恒通、鼎富科技等多个项目投资。合肥市产业投资促进基金由产投资本公司联合12个县区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助力县区引入优质产业资源。新站产业基金由产投集团与新站高新区共同发起设立,用于支持新站区战新产业基地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创新实践了“基金+基地”、“基金+产业”、市区两级联动投资的新模式。

以科创基金孵化明日之星——合肥市科创基金。2019年,集团旗下创新投资公司,紧抓国家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发展机遇,发起设立合肥市科创基金。该基金以财政出资为主,首期到位资金2亿元,后续根据财政预算逐年增资。合肥市科创基金针对于成长期科创型企业的专项直投基金,统筹科创企业“短期冲板”和“长远培育”的两大目标,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在细分市场占主导地位的“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加速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进程,与市创业、产业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联动,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以市场化基金发挥市场导向——“国耀”系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以“国耀”品牌构建市场化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形成灵活高效的投资机制。2013年获国家创投引导基金参股,创新投资公司发起设立国耀创投基金,之后陆续设立国耀伟业创投基金、新能源汽车基金、国耀科创基金等。近几年,创新投资公司市场化投资项目捷报频传,形成“国耀”系市场化投资强品牌,目前已成功IPO或并购上市项目12个,IPO潜力项目11个。投资项目中康龙化成已IPO,浮盈14倍;迈瑞医疗完成股权退出,贡献利润4000万元;中节能太阳能借壳桐君阁上市。 

(2)探索产业金融板块转型发展

产投集团融资担保、小微金融、债权投资等与“产投系”基金群相互联动,互补发展,为集聚的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催化辅助中小微企业集聚形成相关产业集群。以旗下安徽白帝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肥产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有限公司等为载体,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做精做优产业金融板块,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目前,该板块积极开拓供应链金融业务,围绕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集中采购和仓储物流服务,逐步拓展建材、医药、芯屏器合等领域,全力打造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增长极。

(3)国际视野开拓多元化融资路径

为保障重大项目发展资金,产投集团着力打造国际化、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一是开拓国际资本市场。为保障长鑫项目、离子医学项目、合肥市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集团以开放的视野关注国际资本市场变化,2017年12月,集团在香港成功发行3亿美元海外债,获得超过2.5倍认购的良好市场氛围,打通境外直接融资渠道。目前,集团正着力推进二期海外债续发工作,吸引国际知名债券投资人参与投资,在规避美元汇率风险的同时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二是深挖境内债券市场。研究境内主要标准债券市场债券品种,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综合不同债券发行条件,结合集团自身资源及需求情况,适时注册发行,满足企业低成本融资需求。2019年8月,集团成功注册中期票据。三是加大股权资金引入力度。根据项目资金需要,加大引入股权资金,尤其是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作,引入股权资金,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2

打造高质量产业平台,做区域产业升级的引领者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产投集团以引领区域产业发展为己任,聚焦实体产业,紧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优化业务布局,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路径。

(1)“增量崛起”,培育优势战新产业

产投集团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探索“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产业基地”之路,推动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强辐射力的大产业、大集群、大项目,构建优势主导产业。

精准发力,助力合肥打造“IC之都”。产投集团按照“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的发展思路,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产业,成功实践“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大力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与兆易创新合作,建设合肥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抢先成为国内DRAM行业领军者,助力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长鑫项目总占地1582亩,总投资不低于1500亿元,整体一次性规划,分三期建设,三期满产预计产能可达每月36万片,是安徽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首个自主研发DRAM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9月进入投产,产能每月12万片晶圆。2020年5月以来,搭载长鑫DRAM颗粒的光威奕系列台式机内存条和笔记本内存条相继发售,第一款大陆自产内存条全球首发,正式面向市场。

高效运营,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贯彻落实“合肥市主导推进‘中国声谷’建设”的运营理念,积极推动中国声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产投集团旗下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声谷的运营公司。围绕“中国声谷”建设,产投集团强化开放合作和产业生态构建,整合投资、孵化、招商等公共服务职能,推出88个智能制造、民生服务、社会治理领域的人工智能新基建项目,推动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建设,为产业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组建总规模50亿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孵化培育细分领域内的独角兽企业,推动“中国声谷”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入园企业总数超800家,初步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生态。

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产投集团勇当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置的实践者,旗下安徽浩悦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合肥市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在做强做优做大危废处置板块基础上,浩悦环境着力向餐厨垃圾、生态修复、资源利用、环境检测等领域延伸环保产业生态链,快速推进合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合肥餐厨垃圾处置以及合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等项目的实施,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性环保服务商。2019年,产投集团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蜀山区政府,三方共建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依托“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以“新技术、新装备”产业化需求发展为导向,主要围绕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保大数据应用等领域,构建现代城市环境治理体系,打造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产业高地,建设“中国环境谷”。

医养结合,打造徽式高端养老社区。产投集团以幸福庄园健康养生园项目为核心、以产投幸福康复中心为特色、以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补充,构建“大健康”产业板块。幸福庄园健康养生园项目融合地方人文、地理资源及农业基础,以发展健康老龄产业为目标,匹配自有医疗中心、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创新打造“养老+医疗+文旅+休闲农业”为一体的徽式特色养老社区,是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项目总投资15.5亿元,总面积近千亩,预计2022年建成运营,可提供1300余套养老公寓和近百张康复护理床位,全方位满足老人衣、食、住、行、健、乐等方面的养老服务。

(2)“存量变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加快“存量变革”,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让更多的“旧动能”转型升级为“新动能”。产投集团坚持“一盘棋”思维,紧扣国家政策及行业规律,支持旗下合肥市梅山饭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山饭店”)、合肥市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影公司”)、合肥创和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创和公司”)、等传统产业板块创新模式、加强联动、转型发展,挖掘发展新动能。

梅山饭店大力谋划市场化发展路径,以“韩江春”品牌为抓手,推进团餐、中式餐饮业务向市场纵深扩张;以南楼重建为突破,提升接待资源品质和竞争实力;以投资稻香楼为契机,整合双方的销售资源和场地资源,实现1+1大于2的合作效果。

电影公司巩固现有影院优势,并以“合肥本土为主、省内其它地市为辅”为策略,拓展新影院投资项目,探索流量经济新路径。2016年起,电影公司试水电影上游市场初见成效,目前已投资了5部电影和2部影视剧,寻找到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创和幼教公司探索,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在夯实普惠园的基础上,园所数量由最初的5所快速增长至目前的近30所,同时,积极探索开办早期托育服务发展项目(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

3

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做合肥创新驱动的先行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合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起点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中心”。

科教资源丰富,大院大所集中,是合肥独特的优势。产投集团紧抓这一优势,依托中科院物质研究院、中科大、安徽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和成果资源,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立足创新链延伸产业链,以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项目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平台,以及中科院合肥创新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让创新落地,助产业腾飞,以产业创新铸造城市发展之魂。

(1)“三轮驱动”+“四位一体”,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产投集团与中科院物质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院公司”)。运行六年来,创新院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成果显著,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坚持“产业+技术+资本”三轮驱动发展战略,搭建“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四位一体的全链条科技成果孵化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包括技术转化、创业孵化、技术交易、企业咨询、政策兑现及项目申报、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推广等在内的“一站式”配套服务),建立“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至今已孵化企业80余家,引入外部投资超8亿元,其中21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成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5个。

同时,产投集团全面发挥创新院公司协同创新平台优势与成果转化模式经验,将合作延伸至中科院兄弟院所及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如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安大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等,进一步拓宽科技成果来源渠道,丰富待产业化项目库。

(2)“引进合作+自主创新”,持续推进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

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目标,产投集团代表合肥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产投集团以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有限公司、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为载体,通过引进合作质子治疗系统项目和自主研发全国首套SC200超导质子治疗系统,整合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导质子肿瘤治疗设备,建设国际一流的质子治疗中心。目前引进质子治疗系统基建项目全部完成并顺利移交,离子中心将进入试运营阶段;国产质子治疗系统主要部件全部自主研制并完成安装,加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边产出边应用,实现“沿途下蛋”;项目建设从部件研发进入整体集成测试阶段,为加速推进质子治疗国产化和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

4

打造国际化开放平台,做安徽对外开放的开拓者

产投集团立足合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区位优势,以旗下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陆港公司”)和合肥市地方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方铁路公司”)为载体,打开产业国际化发展触角,谋划打造国际化开放大平台,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1)提质扩面,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2017年底合肥市重组市级班列平台公司,成立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并交由产投集团运营管理。近三年来,合肥国际陆港公司的发展突飞猛进:总量规模爆发式增长,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国际陆港公司提供定制化班列、特需班列,货源辐射区域实现了华东地区全覆盖;开行总量突破1000列,线路增至20条,直达欧亚8个国家、23个节点城市,位居长三角第一位。2019年,合肥国际陆港获批全省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助力安徽省多式联运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合肥国际陆港正在积极申报铁路对外开放口岸、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全力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此外,新成立供应链公司、多式联运公司,围绕国际货代、国际贸易、物流仓储等业务板块,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将合肥中欧班列打造成安徽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和亮丽名片。

(2)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多式联运企业

产投集团旗下地方铁路公司在新的历史使命下重焕生机,积极打造集物流、仓储、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式联运企业,与国际陆港公司形成互补的同时,服务合肥市物流产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布局。2019年,地方铁路公司成功申报安徽省多式联运示范企业,为今后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以“管资本”为统领,全面提升管控水平

在优化业务布局的同时,产投集团强化顶层设计,以管资本为统领,多措并举,夯实管理基础,优化集团管控,全面提升管控水平。

1.明晰管控界面,构建科学管控体系

遵循“小总部、大产业”的原则,实施集团总部机构改革,平稳推进部门整合、人员精简,目前,总部人员已从近百人下降到65人。做到“管好”与“放活”的平衡,形成母子公司权责清晰、组织结构精干高效的科学管控体系。按照国家、省、市新近出台的“管资本”系列制度,制定相关制度,探索清单管理,明确对子公司授权的内容、范围和方式,逐步落实子公司董事会的职权,明晰管控界面和管理流程。

2.凝练企业文化,构建“精神航标”

2018年,集团形成以“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提出“为产业而生,为产业谋事,为产业育人”的使命,倡导“智合、力合、道合”的核心价值观,勾勒了“成为专业化、市场化、价值化的产业赋能型投资平台”的目标愿景。“合”文化体系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文化支撑,以文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共同为集团发展和合肥产业腾飞贡献力量。

3.因地制宜,探索分类监管、差异考核

按照合肥市国资委对于市属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精神,产投集团对所属子公司细化分类,进行差异化的监管和考核。不同类型企业在考核指标上进行差异化和多样化设置,在传统经济效益基础上引入诸如创新投入、战略意义、转型成效,以分类监督和分类考核鼓励子公司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转型。

4.完善内控体系,保障稳健运营

构建完整有效的内控体系,构建“风控-审计-纪检”内控管理体系,形成内部控制“三把尺”,凝聚内控合力,确保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共同为集团发展保驾护航。

三、改革创新经验与启示

(一)以宏观战略指引发展前瞻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企业只有洞察行业趋势,紧随国家战略,才能行稳致远。产投集团的创新改革发展,始终遵循国家、省、市的战略指引。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投集团结合合肥产业优势,先后布局了集成电路、生物与健康、信息技术、绿色环保等领域,打造了系列重点项目。再如,国家双创建设中,合肥市作为试点城市,提出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主线,强力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创新平台载体培育等重点任务,产投集团围绕“创新创业”多面布局:“产投系”基金群营造良好“双创”生态,金融业务专注扶植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院公司等孵化机构加速成果转化。又如,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安徽与合肥跻身于配置全球资源的开放门户,产投集团更是将“合肥中欧班列”运营的有声有色,位居长三角第一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成功打开产业国际化发展触角,助力新型显示、新能源光伏、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合肥优势产业国际化发展。

(二)与城市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城市是树,企业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企业是源,城市是水,源渊才能流长。产投集团作为合肥市属国有企业,用自身发展促进着城市的繁荣,同样,城市发展与影响力的提升,也激发着产投集团发展的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产投集团的改革创新发展破题,折射出合肥城市发展之变。在合肥打造“IC之都”、“平板之都”、“中国声谷”的响亮招牌背后,处处闪耀着产投集团的身影:长鑫存储、联宝(合肥)、视涯、新汇成、富芯微、芯碁微……产投集团以引领区域产业发展为己任,聚焦城市产业布局,以新兴业务培育新生机,以改革创新激活新动能,实现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共进共赢。而合肥城市品牌与影响力的提升,也为产投集团发展打开了更为宽广的天地,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三)将创新精神融入发展基因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投集团作为合肥市属三大平台公司之一,定位于合肥市产业投融资和创新推进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通过重点产业培育、产业投资和科技成果孵化等业务,探索国有资本有效驱动科技创新,走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产投路径”,集聚创新能量,助力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挖掘创新“源点”。通过“产投系”基金群、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创新院公司等孵化机构,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双创”成为创新型企业成功出彩的“桥梁”。筑牢创新“支点”。创新精神已经深入产投集团发展的血脉中,前瞻谋划,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环保、养老、教育等产业,以“增量”创新引领区域产业升级;主动作为,推动传统行业的老国有企进行改革创新,以“存量”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寻求新机。

(四)以平台思维布局产业发展

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它们是“创新驱动”的先锋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速度和力度进行价值创新。产投集团以平台思维布局业务领域,着力打造四大业务平台,聚焦平台层面,以实现在更广阔的空间集聚资源、配置资源。例如,集成电路产业,以长鑫项目为核心,与华登基金、兆易创新等合作,通过“产投系”基金群聚焦产业上下游投资,纵向打通产业链,集聚全球优质资源,构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再如创新院公司孵化平台,将科研院所原始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企业融资、管理咨询等多层面横向联通,形成资金、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的整合,构建承接合肥综合性国家中心的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五)以国际视野集聚要素资源

平台思维的实践除了促使产投集团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外,更是打开了发展的国际视野。

在重大项目投资方面,2015年,产投集团联合中信并购基金等共同投资荷兰恩智浦射频芯片业务,成功运作了合肥市首个跨国并购项目,目前已顺利退出,较原始投资增值1.2亿元。2018年,产投集团代表合肥市,组建专项基金承接联宝香港49%股权,完成了合肥市首个跨境收购项目,助推联宝(合肥)打造安徽首个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链。

在融资渠道拓展方面,2016年起,集团着力布局信用评级工作,并于2017年获得惠誉授予的国际信用评级BBB级(合肥市首家获得全球知名评级机构稳定展望的地方国企),并已连续三年保持这一评级;同年成功发行境外债券(合肥市首笔境外债券),提高了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国际化开放平台建设方面,集团以中欧班列为抓手,将开放平台作为重点业务板块之一,矢志做大开放通道,做优开放平台,做强开放产业,大幅提高经济开放度和城市影响力,促进区域资源配置整合,引来关联产业入驻,加快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六)以“一盘棋”思维打造业务协同

产投集团的发展,始终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充分发挥集团战略统筹作用,在各业务领域打造专业品牌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借能取势,不断推进四大业务平台的协同发展。

例如,创新平台中的创新院公司与资本平台中的创新投资公司,一个是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个是天使基金运营管理主体,后者为前者孵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前者为后者投资拓展项目来源。在基金投资板块内部,形成多层级联动机制,打通各基金品种之间联接,形成接力投、联合投的合力。

例如,人工智能基金与市天使基金联合投资,推动了中恒微落户中国声谷;新站基金与科创基金联动,帮助鼎材科技渡过难关;华登基金与天使基金互动,助推芯碁微装冲击科创板。

又如,投资板块与金融板块联动:在康桥国际学校等项目中,采用基金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此外,集团旗下国正公司原本属于传统金融企业,在向投资领域转型过程中,积极参与市创投引导基金发起设立的华登基金、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基金项目,借助集团整体平台优势及兄弟单位先进经验,近期先后参股合肥石溪产恒集成电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推动业务领域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