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城投集团“国有资产经营体制改革”探索
城投集团是城市建设运营商。建设城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石城县城投集团充分发挥子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职能作用,盘活国有资产,把“死资产”转变为“活资本”,既实现了国资的有序管理,又增加了融资额度,为集团的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一、国有资产“分散经营”的弊端
长期以来,石城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沿袭“国家统一所有、各级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分散占有和使用”的传统模式,与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已不相适应,出现很多“弊端”。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运营效率低下,资产容易流失。盲目投资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各部门只管投资不管退出,国有资本没有退出通道,国有资本的收益权被忽略甚至侵害,变相作福利支出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管理,引发部门、单位间分配不公,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不必要流失。
分割管理,职责不明。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由多个部门分担,使得管资产和管人、管事脱节,使得产权责任追究机制难以建立,也导致国有投资等有关决策程序繁琐,影响了资产经营效率。
家底不清,存量失真。由于各部门资产处置随意性大,又是分割管理,导致管理者难以全面了解与掌握资产情况。
正因为传统模式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催生了急需建立有效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机制。
二、国有资产“集中运营”的模式
针对国有资产“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的弊端,石城县政府创新思路,大胆改革,开创“集中经营”的新模式。
(一)建立机构,整合资源
2006年7月21日石城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有独资城建公司(现今成为城投集团),下设资产经营部。2006年11月28日,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石党发[2006]21号文件,批转《县国资委关于石城县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和运营的实施方案》,文件阐明划转国有资产的范围、方式、程序、时间及要求,对划转资产进行有计划的融资、租赁、处置和组织领导,尤其是县审计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等主要行政事业单位带头将房地产资产进行划转。借此契机,城建公司按照政府常务会通过的公司改革方案,成立了石城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子公司,全面负责国有资产的运营、资本的运作及融资工作。2007年11月1日,“石城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正式挂牌,按照文件精神,对县属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运营,拉开了国有资“集中运营”的帷幕。
(二)打破“冰点”,划转资产
改革的实施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国有资产划转刚开始,由于人们习惯于过去的体制,也因为历史的诸多原因导致划转工作一段时期出现了停滞。有些资产占有单位存在等待观望,不配合,推诿、扯皮、不提供相关资料或证件;划转过程涉及的业务部门存在畏难情绪,办理中遇到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各职能部门大都要求按章办事,按原则办事,特别是对资料、无相关手续的,要求按程序来办;单位资料不全查找难,办理单位要求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有些单位只移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不移交,有的单位隐瞒资产等;有的部门为了获取利益,划转前变非经营性资产为经营性资产,划转时经营性资产则又变成非经营性资产,不愿盘活资产等情况,不胜枚举。
由于没有前车之鉴和现成的理论支持,业务的开展遭到了一些人士的不理解。关键时刻,县政府主要领导出马主持召开资产划转工作会议,针对划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益落实“三个不变”,即“前二年资产收入维持原单位既得利益不变,办公场所维持原单位使用体制不变,非经营性资产维持原单位管理不变”的原则进行划转。为重启划转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各资产划转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国资办多方协调、各职能部门(建设、房产、国土)积极配合、政府督查科专项督办下,国有资产划转工作进程明显加快,划转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亦及时得以解决,划转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目前,全县国有资产100%实现“集中运营”。
三、国有资产“集中运营”的效益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石城县以“集中运营”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经营模式的实施,开创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将“公鸡”转换成“母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摸索中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实施规范管理,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服务体系,开创了一条富有石城特色的国有资产经营新路子。
(一)阳光化运营,打造了石城租赁品牌
公司对授权接收经营的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帐实核对,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建立了固定资产分户台帐,编制了固定资产情况图文册,绘制了固定资产分布示意图。
对内采取整合资源,通过“挤”“挪”“腾”“并”等办法努力增加租赁资产数量,在积极开发潜能上下功夫,挖潜增收,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国有资产利益最大化。目前,国有资产租赁收入达到1628万元,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达到1790万元,公开招租部分租赁收入增长75%。
对外租赁服务人性化,始终以阳光化心态对待客户,想客户所想,广泛听取建议、意见,为租赁户提供信息,帮助租赁户排忧解难,以优质服务换取租户的信赖,在成为石城最大的租赁服务商的同时,获取了业界的良好赞誉,树立了良好形象,打造了租赁品牌。
(二)盘活“死资产”,遏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改制、兼并和收购不良资产工作纷繁复杂,国资公司树立“全心为企业改制工作服务,全心为树立政府形象服务”的理念,全面推进了企业的改制工作。
从资金面上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企业改制工作,通过对粮食企业、经贸企业、商务企业、供销企业、交通企业等19家国有改制企业的资产收购,积极盘活国有资产,收购国有改制资产累计投资1718.51万元。保证了全县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如石城酿酒厂,该企业已停产多年,因资金原因,改制工作一直无法开展,公司出资220万元,完成企业改制工作。
利用国有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政策,以213.5万元价格收购粮食企业等县属改制企业所涉农行债务3386万元,以150万元价格收购经贸企业等县属改制企业所涉华融资产公司债务6124.5万元,以306.8万元价格收购宾馆企业等县属改制企业所涉长城资产公司债务1108.8万元,以48万元价格收购县种子公司所涉农行债务528万元,累计投资718.3万元“打包回购”债务11311.34万元,提高了政府的信誉度。
通过改制企业的债务清理、确权、土地开发、资产的划转,干部职工抵押资产的解押,化解了改制企业职工的不稳定情绪,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盘活了企业的“死资产”,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改制企业资产被低价拍卖,遏止了国有资产流失,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广辟财源路,开辟了融资渠道多元化
搭建融资平台,多方筹措资金。紧密与地域性商业银行合作,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遵循“效益优先,市场运作,保值增值”的原则灵活处置国有资产,尝试以资产流动、产权转让等资本运作方式融通资金。比如,通过市场化运作处置粮贸大楼、商贸城部分经营性资产,有效融资846万元,使该部分国有资产增值525万元。公司利用国有资产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极筹措城市建设资金,达到“借钱造船、乘船出海”的目的。十年中,公司通过与多家银行合作交流,融资总额达38.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项目建设。
(四)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监管、集中经营、市场化运作,不仅直接提升经营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源整合,构筑新的投融资平台,以存量吸引增量等方式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资产效益。公司按照 “开发性、基础性、融资性”“三个方向” 的原则,投入一级土地开发项目,投入道路基础建设,投入项目建设。十年来,通过抵押贷款等形式融资31亿元投入城市建设,完成35万平米旧城拆迁改造,3500多户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完成了琴江河防洪堤建设,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形成“一江两岸”的靓丽景观;完成了百萝口、鸭子垄、古樟工业园、滨江花园、阳光花园等上千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完成了清华大道、东城大道、沿江路、莲乡大道,城北大道、兴隆路、赣江源大道等“五纵五横一外环”基础设施建设,拉开了城市框架。公司建设的60多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相继竣工,使县城西城旧城改造、东城扩建、城南延伸等几大项目串成线、连成片,城区面积从2006年的4.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9.2平方公里。
投资、租赁、融资、再投资是石城县城投集团成功的改革经验,更是向纵深推进的缩影。通过改革,突破了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障碍。致力于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以经营为核心,以管理求效益,以效益为目标,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理念,通过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了资产经营和投、融资工作,为集团的长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底,集团公司总资产达58.81亿元,比创业初期的1.2亿元增长49倍。
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尚待挖掘的“富矿”,要实现其管理效能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盘活和经营好城市资源。目前,石城县按照将资产管理转为资本经营的基本思路,积极研究和探索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科学运作模式,以进一步盘活资产,打造更大的投融资平台,实现融资、投资、回报、偿债的良性循环。
(石城县城投 朱兴才 黄琴俊 赖南京)
上一篇: 改革之火 引领城投创新发展
下一篇:南昌城投绩效管理改革思路和做法